研究背景与目的
•编码肿瘤抑制蛋白p53的TP53基因,位于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(17p)
•伴del17p的CLL患者化疗及化学免疫治疗预后差,缓解率低且生存期短
•伊布替尼是首个每日一次口服的BTK抑制剂, 在既往研究中已证实可延长CLL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缓解率
•RESONATE-17研究旨在评估伊布替尼治疗伴del17p的rrCLL/SL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
研究方法与入组人群
•国际多中心开放性单臂Ⅱ期研究,在美国、加拿大、欧洲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0个中心开展
•主要终点:根据2008IWCLL标准评估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总缓解率
•预设探索性分析:PFS,OS,持续的血液学改善及免疫学改善
研究结果——ORR
•初步分析中位随访11.5个月及延长分析中位随访27.6个月时,研究者评估的患者总缓解率均为83%
•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未达到,预计12个月时持续缓解率为88%,24个月时持续缓解率为70%
•在所有亚组中,总缓解率结果均相似
研究结果——PFS及OS
•延长分析中伊布替尼治疗的中位PFS及OS均未达到
•24个月估计的PFS率为63%,OS率为75%
研究结果——血液学免疫学
•79%(72/91)基线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发生持续的血液学改善,包括88%(23/26)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≤1.5X10-9/L的患者、59%(37/63)基线血红蛋白浓度≤110g/L的患者、76%(44/58)基线血小板计数≤100X10-9/L的患者
•自基线至6个月或24个月,未观察到IgA、IgG、IgM临床相关的改变
研究结果——安全性
•治疗中断的常见原因为疾病进展(24%)及不良反应、无法耐受的毒性、或死亡(17%)
•9%的患者发生大出血,3-4级大出血为8% •30%的患者发生≥3级感染,包括13%的患者发生肺炎
•延长分析中,38例患者死亡,其中18例是因为不良反应
研究意义
•RESONATE-17是目前为止最大型的专门针对del17p rrCLL/SLL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,也是唯一一项报告了del17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超过2年结果的伊布替尼研究
•伊布替尼治疗del17p rrCLL/SLL患者缓解率高且风险获益好,为其在最难治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证据
•目前伊布替尼已被FDA批准用于del17p CLL患者,并被推荐为del17p CLL的一线标准治疗
•这些数据标志着靶向治疗正在改变del17p CLL等高危患者的治疗现状
如需了解更多淋巴瘤的前沿信息 请扫描二维码访问“淋巴瘤亿刻”网站。
点击页面右下角“查看原文”按钮,可阅读原文。
专家“亿”周谈——直击伊布替尼,纵观CLL治疗从免疫化疗到个体化靶向疗法的革新
07-09J HEMATOL ONCOL:前瞻性研究预测伊布替尼治疗过程中房颤的发生
07-19CANCER CHEMOTH PHARM :PH调节剂奥美拉唑对伊布替尼影响几何?
08-08以数据为准绳,中国新药亟需更多原始创新!——首创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原研专家潘峥婴专访
09-30欧洲血液学杂志:TEC与BTK抑制剂出血副作用无关
10-222018年IWWM 会议现场直达:伊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突破性进展!
11-02专家“亿”周谈—— J CLIN ONCOL: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症状型/初治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最新突破
04-09BLOOD:基于伊布替尼的联合方案治疗复发/难治CNS淋巴瘤效果显著
05-14专家“亿”周谈——NEJM: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
06-12【2019 ICML】黄慧强教授点评:IR联合短疗程R-HYPERCVAD / MTX在初治年轻MCL患者中有效性显著
06-20【2019 EHA】纵览伊布替尼联合用药进一步提升CLL疗效
06-24【2019 ICML】邱录贵教授点评:伊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最新进展
06-25【2019 ICML】张会来教授点评: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MCL疗效显著
06-25【2019 ICML & EHA 回顾】中外专家畅谈伊布替尼治疗淋巴瘤的前沿进展
07-09Copyright 2008-2019 梅斯(MedSci)备案号 沪ICP备14018916号-1